您的位置 首页 > 宗师论著 -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
 
来源: | 日期:2021-08-30 11:54:10 | 浏览 次] 字体:[ ]

 

少北武术资料集 88——20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
 
第一招:单展擒羊(下图甲示进击,乙示本招)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前行用招 图(3)示后行用招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
说明:
一、凡是同一侧的手足,其手臂由本侧的后侧向前侧发水平力的同时其足腿则由本侧的侧前向侧后发水平力,此种侧方的手向前足向后的水平叉合力,称“单展叉合”。
二、图(1)的乙方足图线示前行用招,虚点图线示后行用招(当甲急进无控时可用)【注:箭头符号,示乙发力的指向】
 
第二招:靠山拔柳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前行用招 图(3)示后行用招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2)    
说明:
凡同侧手足、手臂由本侧之前向后发水平力,同时足腿由本侧之后向前发水平力,此种形式的侧向叉合,称“拔柳叉合”。
后行招图(1)示退一步,图(2)示再退一步,转体一周,为甲追击时用招。
 
第三招:顺手牵羊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前行用招 图(3)示后行用招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3) 
说明:
凡双手臂与单足腿在本身前后方向所给予的相反方向的叉合力,称“牵羊叉合”。
图(1)中的足实线接前行招图(2)。图(1)中的虚线接后行招的图(2)。后行招为甲无控冲进的可用招。
 
第四招:顺锋(风)摆柳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顺风 图(3)示本招后部分摆柳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4)
说明:
    凡同侧手足的侧向叉合和正向叉合,称“摆柳叉合”。本招的后行招不再图解。
 
第五招:力转青熊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力转 图(3)示本招后部分力转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5)
说明:
凡非同侧手足,通称异侧手足在身前向左右侧发出叉合力,称“青熊叉合”。因此手足发力方向,也可以相反于图(2)、图(3)。
 
第六招:猛虎掏心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掏心 图(3)示本招后部分掏心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6)
说明:
    凡是双手与单足在身前向左侧或右侧发叉合力,称为“掏心叉合”。它与“牵羊叉合”不同,那是身之前后叉合,这是身前的侧向叉合。本招双手合作体现在按图(1)的图线(1)我之右手击退对方的右手进击后,立即按图线(2)狠抓其胸襟拉向自身,同时按图(2),我的左臂急速环抱其背,两手臂同时向我的右侧发力,我的左腿相绊并向左侧发力,形成“掏心叉合”。
 
第七招:挂肘翻山(执力挂马)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挂肘 图(3)示本招后部分掀山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7)
说明:
    凡同侧肘膝的侧向前后叉合,称“挂肘叉合”。
 
第八招:鲸鱼合口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合口 图(3)示本招后部分按导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8) 
说明:
本招主要是一手阻击对方的进击后,立即勾住其颈前拉。而另手贴按其膝向后压,形成两手的叉合力,紧接着以身贴靠,起腿挑踩,协助按膝手的后压,此叉合称“后按导叉合”。
 
第九招:霸王揹(背)纤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揹牵 图(3)示本招后部分揹牵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9)
说明:
对方冲击,我则手勾转体肩扛,肘顶腿别(捌),此叉合出现于身体之后,为由体后传向体前的力矩,称“揹牵叉合”。
 
第十招:猛虎下山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按导 图(3)示本招后部分按导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0)
说明:
    凡两手臂之间所形成的整体叉合,通称“按导”。本招为“前按导叉合”。
 
第十一招:十字(贴身)挂画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按导 图(3)示本招后部分按导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1)
说明:
凡双手臂向体前的左右形成的整体叉合,也是按导。本招称“前侧按导叉合”。
本招除手按膝部,也可倒身手按脚背或脚踩其脚背。总之使本腿足定住而瞬时不能动为准。
 
第十二招:半臂掀山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叉合 图(3)示本招后部分叉合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2)
说明:
本招为同侧肘膝的侧向前后叉合,称“挂肘叉合”。但用法与挂肘翻山不同。
本招图(3)为正面图,是图(2)终结式的反面。本招当乙夹住甲臂后,其小臂也可直插甲的腰背部。本招图(3)的引出线示乙的肘膝叉合力的方向。
 
第十三招:金刚进手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左右外侧叉合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3)
说明:
    凡双手或单手臂与单足在身前向左右外侧发叉合力,称“进手叉合”。它与“掏心叉合”的不同点是左右外侧与左右内侧,也就是力矩的转向相反。
 
第十四招:身入(进)虎穴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技法 图(3)示本招后部分技法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4)
说明:
    凡两手臂在身后把叉合力加于对方,统称“后叉合”。其特点是由对方的腋下钻入,以手按其足跟定住,另手肘后击。
 
第十五招:青龙探爪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 图(3)示本招中部图(4)叉合终结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5)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6)
说明:
    本招一般情况下,终结于图(3),按天开应用。作为地开探爪应终结于图(4),凡同侧手足在身体的正前方手外推,足回勾,(或手回拉、足外顶)这种叉合,统称“探爪叉合”。
 
第十六招:身弹玉柱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 图(3)甲示本招后部分图(3)乙技法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7) 
说明:
身弹玉柱的身实际指身的头、身干、臂、腿四大部。因此有身干的弹,如图(1)(2)(3)甲;有膝弹,如图()()()乙;此外尚有头弹、臀弹、肘弹、背弹、肩弹等。
本招为贴身自卫的突然特殊自卫法,不一定出现叉合力。在短打四规论中的“运合论”中也明确指出“顺合合于进击,逆合合于防守,贴靠叉合相应,搭手上下齐开”,这里指出了近击贴身自卫,叉合与之相适应而不是合于叉合,说明了贴身自卫不完全必须是叉合。
 
第十七招:金蝉脱壳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叉合 图(3)示本招后部分叉合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8)
说明:
    本招与身入虎穴同属“后叉合”。但它是身后的前后叉合,而身入虎穴则是身后的左右侧叉合。本招在实用中可结合后伸腿的回绊或头背臀的发力贴靠。
 
第十八招:怪蟒冲天
图(1)示对阵潜图 图(2)示本招前部分叉合 图(3)示本招后部分按导
          《地开十八招式图解》(图19)
说明:
    本招虽属“前按导叉合”,但在身前向身侧按导,其力向则是右手要顺甲的腹胸直贴上冲,左手紧贴甲的膝弯或足跟发力。
 
(注:对地开十八招式的拳理及其实用理论,见本资料集88——2)
 

                                      锦州少北武术非遗工作室

                                          201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