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科技手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科技手段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日期:2013-09-03 13:52:22 | 浏览 次] 字体:[ ]

 

本网讯 2013821日至25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科技手段及数字化建设培训班在山东烟台举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寿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周小璞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1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随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的科技进步,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相关文件规定,运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整理、收集、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更为安全和长久地保存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数字信息进行数据库整合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实现信息化共享,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水平。 此外,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及现代软件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和培养他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科技手段及数字化建设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保护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此次培训班采用了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部分委员进行授课指导,并将八仙过海传说等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实地授课案例,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一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者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经验传授,旨在加强从业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管理工作的认识,为数字化采集、资源数据库建设和数字化标准规范建立等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

  在为期5天的培训活动中,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马盛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寿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丁岩,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托,太极计算机公司工程师任萍为学员们授课。他们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宏观保护、数字化保护管理工作、数字化保护的分类研究、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要求等多个层面展开专题讲解。在课堂上,学员和专家之间互动频繁、讨论热烈。

  培训活动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提高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认识,对于他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辑:辰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科技手段
及数字化建设培训班”


2013年8月2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科技手段及数字化建设培训班在山东烟台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接受培训
 

     

 

 


作者: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