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少北拳拳理】
【少北拳拳理】
 
来源:锦州少北武术非遗工作室 | 日期:2013-06-21 16:58:52 | 浏览 次] 字体:[ ]

 

少北拳拳理
少北拳传承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拳风技法古朴独特,术理内容丰富齐全,充满了古代朴素辩证法哲理。少北拳宗师张荣时先生既运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原理”和“易经八卦学说”等解读、诠释了少北拳理;又以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学为指导对其进行了多年的归纳整理。可以肯定地说,少北拳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自成体系、独树一帜,而且填补了中国现存武术系统、百家拳阵中的诸多空白和缺憾。
少北拳指导理论、各门类法则、术理、谱诀等,都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讲解口述、武论记录、先师笔录摘抄等继承方式,代代传递下来。其拳理体系较为科学、保存完整、学科成型,特色鲜明、价值凸显,具有“唯一性”和“本原性”特征。
少北武术拳理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体系:第一部分总的拳理范畴。这部分是由少北拳总则、重要概念、定义、总的指导理论和总的要求所组成。第二部分各门具体学科拳理范畴。主要是由“阴阳双功”和“长拳、短打、破拿、巧遁”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指导理论、法则和术理所构成。
第一部分:总的拳理范畴:
一、武术八要
学练少北武术双功四术的一切套路,都有一个统一的共性的总要求,通称“武术八要”,即“心、神、意、念,稳、准、速、灵”。要求在习练各种拳法、短打、破拿、巧遁及各种器术过程中都要做到“心平气合、神志集中、意境坚定、思念招路”,即“心平、神宁、意坚、念胜”;外形要求每一招一式都要练的“稳”,在稳中求“准”,在稳、准的基础上求速、求灵,即“沉稳、准确、快速、轻灵”。这是练武术者的重要途径。
为符合武功八要,要求每练一趟拳都要有高度的对手形意性。少北拳的武功八要是所有拳术、器术在演练中的共性要求,对武术再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价值。
二、法、力、术
(一)法力术的释义
法与力是术的两大支柱,其中法分主法与客法。凡个人演练的拳器套路或单招皆属于
“法”。如短拳法、长拳法、短打法、破拿法、巧遁法及八大器械的所有套路以及三绝七十二艺的练法等都是法的问题。总之“凡是单人自己练的都是法”。
力指肌劲对外体的作用。拳法中讲发力与接力,发力要求如炮。当触及外体的瞬间突现爆发力,通称点刚力。内容可分点刚击力、点刚拿力、点刚碰力等多种力法。接力指接纳对手之力。锻炼随退随进随环随轮。由力的角度上看“发力必点刚,接力应柔化”。学者要在发力接力与点刚柔化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中,获得刚柔相济的力。
术指对我双方法力结合。凡学者自我锻炼的都是法,通称主法。对主法要求学者必须精熟,是为精法。此外,在短打破拿巧遁及器法的学练过程中还要明确客法(对手之法),是为明法。“少北武术中,各种定元以及单元招式的锻炼,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精法发力与明法接力”。只有当法力已有基础才能落实于术,锻炼对我双方法力结合。因此“术必双人练,功在日积长”。当然巧遁中的群拳对手与群械对手则需多人练,才能达到术功存身。
由上述可知:法力术三者密切相关。法与力是术的先决条件,是术的两大基础。术是法力相合的发展,是对我双方法力相合的结晶。
(二)关于法力锻炼的途径
少北武术术理明确指出:武术之“术”是“法”跟“力”的结合。这种顺、逆、开、合的不同结合,将产生各种技能、技巧、技法、技艺,把武(双功)推向了新的阶段(四术)。
在武术运动中“法”的锻炼在于双功,通过六根的各根大法(六法)进行锻炼。“力”的锻炼途径大致如下:
1、锻肌发力:锻肌这是九术功的任务。发力则在六根功中通过“七功炮”(手七功)和“摆莲腿”(腿七功),锻炼手身、腿身的综合发力。
2、懂劲:这要通过拳术的短打门进行锻炼,学练“挂扣”“勾挫”,练习明对手所发之力。
3、挥力:把发力跟懂劲相结合,而达手臂、腿步等之大术“顺、逆、开、合”。这要通过短打门的廿四手熟极至巧的锻炼,才能“顺、逆、挥力”于关键之机,开合于己对双方交搭之时。
因此“法、力”相合而成之术,其能巧丛生,展望无边,这方面的能巧锻炼和理论研究,将会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而百花争艳。
三、一趟拳四步练
少北武术一切长、短拳都要求“一趟拳,四步练”。四步即“走”“练”“打”“行”。
首习“走拳”走于稳准。再习“练拳”练于发力。
三习“打拳”打于准速。四习“行拳”行于速灵。
任何一趟拳,通过上述四个步骤,才能把一套拳术的锻炼水平步步提高,而不停顿。
四、式、招、架
式是静态武姿的总称。即凡是静止状态的武术姿势通称式。如,七星式、对拳式、打虎式等。式属防守,不应出现直臂直腿的失防式态。招是动态武姿的总称。即凡是运动中的武术姿态统称为招。如,饿虎扑食、力劈华山等。招属击防兼备,用于阴阳十二部。通称“静为式,动为招”。架则是式、招的艺形总称。既然架是式与招的外形,故式有式架,招有招架。
五、九连廿六锋
所谓“九连廿六锋”的廿六锋是指“十三阳锋”和“十三阴锋”,合计“廿六锋”。
1、十三阳锋指“手、肘、肩 、足、膝、跨”,左右十二锋,加头锋,总称十三锋。两手足称远击锋点,两肘膝称近击锋点,头锋可远击也可近击和贴身击,称险击锋点。锋在于对敌,也就是全身用于对敌的共有十三个部位。2、十三阴锋是指与阳锋对称的部位,即足勾、膝窝、胯窝、手腕、肘窝、腋窝,左右十二阴锋加颈颏。人体十三阴锋的击技作用也不容忽略。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功能,如勾、缠、夹、锁、刁、扣等攻防技能技法。
3、九连指相临二锋的连接部位,如手肘二锋的连为小臂,称上小连。肘与肩的连为大臂,称上大连。足膝的连为小腿,称下小连。膝与胯的连为大腿,称下大连。肩与胯的连为脊柱,称中连。共九个连,总称九连。连是防对方十三阳锋进击的。上述说明“锋主击、连主防”。在自卫招法招术的研究中,必须重点探求九连廿六锋的技击功能技法。
六、阴阳十二部
阴阳十二部指武术击技中的十二种类型,其中分阳六部与阴六部。阳六部是指“打、拿、擒、卸、导、摔”。阴六部是指“破打、破拿、破擒、破卸、破导、破摔”。阴阳十二部指明了自卫中击技所有方面,为全面认识击技与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术功”的诠释
“术功”是指自卫过程中,直接用于对手的术战功法,称术功。术功通常是指双人对练。如长拳中的术功(称主术功),即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法力结合,使长拳中的自卫招式能直接用于自卫实际。长拳中的术功有四部:即“走拳”“练拳”“打拳”“行拳”通过一趟长拳四部练,以达能用于自卫。又如在短打中的术功:由主术功来看,也存在多方面的术功至少有五部术功,即“三主辅短打”“点刚短打”“柔化短打”“心移短打”“十八技选技短打”等。
还如在破拿中的术功,由主术功来看,也存在较多自卫术功,如“拿术术功”“法类破解”“按导破解”“四绝破解”等四部术功。再如在巧遁中的术功,由主术功来看,它存在两部术功:即“群战术”“五遁术”。拳术中的“长拳、短打、破拿、巧遁”四大组成部分的十五部主术功,通过双人或多人对练,则拳术之术已达落实拳术之拳功,将随对练的提高与日俱增。
八、拳术练法
少北拳在行功训练法方面有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三大练法,即“阴、阳练法”、“规、醉练法”、“单、对练法”。
(一)“阴、阳练法”:
阳练指刚而发力的强运动量锻炼;阴练指柔而散力的低运动量锻炼。阴阳练法是指阳练(刚而发力)前后必行阴练(柔而散力),这是很科学的。古人云,“有阴无阳不出功,有阳无阴泪飞空”。说明了只有阴练是不会出功夫的;反之只有阳练必伤身害己而哭泣流泪。此外,锻炼过程中要求不过力,而气喘汗流如雨(过实、过阳),也不可不见汗而收(虚停、过阴)。训练时必须做到“出汗不去衣,遇风当急避,气喘不住脚,气壮用鼻息”。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必须照办,否则身不健,反有伤将为憾事。在少北武术锻炼中,处处要贯彻这种练法,万分重要。
(二)“规、醉练法”:
在少北武术套路中存在在着规练与醉练两种练法。1、规练:就是按规定的要领,固定的套路,一招一式的一丝不苟的锻炼,力求准确熟练形成习惯。所有八部短拳及所有定元长拳以及所有器法套路皆需规练。只有规练才能达到精法发力,才能达于六合,全身协调一致。进入短打后学练十六形、廿四手、卅六招则进入醉练阶段。这是法力存身,六合已成习惯,且用于短打的必然产物。2、醉练:就是每一招每一元都要按要领去练,以一定数量的招或元为单位,但各元之间可随意连接,且可任意改变方向,这种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迅速发力演练,达到使每一招每一元,都能死招活练,运用自如,达到精法于速灵,这就是醉练。一般定元套路必规练,混元套路可醉练。即一般短打与群战六元霹雷拳皆应醉练。醉练是一种练法,不是形如醉态。阴阳练法与规醉练法各自都存在着辩证提高的依存关系。规练是醉练的基础,醉练则是规练的发展。只有通过这种对立统一的练法才能不断提高健康与击技水平。
(三)“单、对练法”:
凡学者单人自己练的都是法和力的问题,通称主法、己力。对主法、己力要求学者必须精熟、自如,是为“精法发力”。只有当法力已有基础才能落实于术,锻炼对我双方法力结合。锻炼“明法接力”。因此“术必双人练,功在日积长”。当然巧遁中的群拳对手与群械对手则需多人练,才能达到术功存身。总之,不论单对练、规醉练,只要发力皆属阳练。故练前要阴练做好准备运动。由规练转到醉练,由单练转到对练,这是由基本术法向竞技转化的必然产物。没有这种练法方面的转化,也不会练出竞技应有的水平。
九、拳术套路的定元与混元
定元与混元:式招式组成的一个击防过程,统称为元。也就是由静式开始,连接一个技击运动招法,然后静止于另一个静式,这就是一元。一般拳器套路都是由动静相间的元组合而成的,少数的拳是由招组成的。如果元与元的连接是固定不变的,称为定元。如果元与元的连接不是固定的,称为混元。例如,点刚拳、十八拿、二十四翻等拳法及器法的套路等都称之为定元套路。又如,巧遁中的六元霹雷拳,全拳只有六个元,但互相连接是随机应变的并不固定,这样的套路称为混元套路。因此,六元霹雷拳每人练的各不相同,自己第一遍练的与第二遍练的也不一样。只是组成本拳的六个元是相同的。(一)定元套路:定元套路是招、式按一定的规律连接而定的。必须规练以练出基本术法。少北大部分拳法、拳术皆属于定元套路。(二)混元套路:混元套路是招式(如十六形、廿四手、六元等)自己在醉练中据形意,而任意互相连接的自由套路。这是为竞技服务的必然产物。
十、少北拳“力论”
武术之“术”通常落实于对我双方的法力结合,因此法与力是术的两大基础,正因为如此,少北武术对力的研究极为重视。下面按力论分段解释,以便理解。
(一)“力源肌劲,气与相助,力寓法中,法力一体”。力来源于本人的肌劲,肌劲越大对外体的作用力也就越强,气不是力源,但确有利于对力的发挥,气壮而力足。力在武术中只能在各种各样的招法中发挥出来,这就是力寓法中的含义。同一招法由于用力的不同,其技能技巧则不同,说明法与力是不同的两回事,但法与力都是由一个人同时发出的,说明了法力一体,这就是法力的一元论。
(二)“力有接发,各存动静,用于顺逆,始分刚柔,达于开合,术之所行”。本段指明力有四个方面的运用类型,即“动接力,静接力,动发力与静接力”。
1、动发力:在击技中,当触及外体的瞬间能突现爆发力,此力通称点刚力,为少北武术自卫的最重要的力。2、静发力:在击技中,擒.拿.抱.压之时,必发相对静止的力,此力通称凝刚力。 3、动接力:在击技中,以自己的动力去接对方的击力,是为动接力。动接力有顺逆两种情况,顺接力指对方向我进击,我则顺对方之力的方向,随之而发力,使对方因力的延伸而失控,这就是柔化。逆接力指对方向我进击,不管其发力的方向,随意挡拦,如与对方发力的方向不完全一致,这就是刚行。通过上述可知,对我双方相碰之力,方向一致为顺,属柔化,方向不相一致,属刚行,这就是“用于顺逆,始分刚柔”。由于刚柔同出一人之体,因此刚与柔也是同出一元的。4.静接力:即以相对静止的凝刚力,接对方的击力。
(三)“力过必缓,力萎必挫,搭手能明,必真实功。展予顺逆 ,开合自如,搭手相应,必具巧功。妙用虚实,寻于利位,速击而胜,已备奇功”。1、击防之力过大,一旦失控反转对应必缓慢失灵,如果击防之力过小,必让对方挫败。如果能在交手之际,发力接力的大小运用得合适必有真功夫,这部分阐明了在击技中用力的大小是十分重要的。2、在击技中,想顺能顺,想逆能逆,在交手中顺逆开合非常自如,能达到如此地步,必有巧功。这部分阐明了在击技中发力与接力的方向是异常重要的,方向不对怎能顺?怎能合?因此以柔化制敌主要决定于接发力的方向。3、在击技中,以力的虚实,能立即击防于对方身上的利我部位,会速击而胜,能达到这个地步,才具备了奇功,这部分阐明了力的作用部位是极为关键的。上述三方面指明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部位”是招法运用中值得研究的三个方面。
(四)“点刚碰击,内窥八真,崩挫点拧,扣压抽分”。发点刚力施与对方时,当相碰紧压的瞬间,称为“击头”。达于击头施以崩弹,或施以挫击,或拳掌变五指相聚的点击,或瞬间拧动,或变手拿为扣拿,或轻击变推压,或掌之拍击变为抽击,或冲击之中加振动的分击。上述的点刚力在瞬间施以八真,其目的就是增强力威。
(五)“锻肌运劲,挥力虚实”。力必须通过锻肌运劲,才能成长,这是力源肌劲的必然结果,没有体练是不行的,在自我锻炼的挥力中必须虚发力与实发力互变互练,达到自发力的高度自控。
(六)“枢动力发,控于意念”。枢指人的脊柱中轴,中轴转动或平动,所发之力才能达到最大,力的各方面控制,在于自己的意念。
以上就是少北武功中对力的论述。它精确的指明了力藏于招法之中,力来源于肌劲,气起相助的作用,而且力只能通过体练才能成长。力有四种运用之型,即动.静接力与动.静发力,力的种类有两种即点刚力与凝刚力,分别运用在四型之中,力的指挥在自己瞬间的意念。对力的研究,要结合招法,探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部位,进行双人对练,以提高术的水平。点刚力的力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枢动发力,一个是到达对体,按八真施力。力论叙述了力的锻炼,力的类别,力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是武力钻研的理论基础,应当很好的钻研和运用,对自卫武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部分:各门学科拳理范畴:
一、形法术规律
少北拳六根功部分(手眼身腿步气)的指导理论是“据形而求法,据法而求术”。也就是“六根各有各自的大形(指大的运动形态),各有各自的大法(大的运动方法),各有各自的大术(法与力的结合)。据“形、法、术”而明根。任何一根都是根据大形而求大法,根据大法与力而求大术”。
如手根,首先明确手臂运动的大形就是“环、轮、直、折”。然后据形而求法,即根据大形的运动形式进行分析归纳就会发现,它们皆不外是单、双手臂的上下、前后、左右的阴阳转化,因此得出手臂之大法不外“阴阳、主被”。(具体分析说明:设身体的前、左、上各方为阳,身体的后、右、下各方为阴。则手臂不论是环轮的曲线运动,还是直折的直线运动,都是上下、左右、前后的阴阳转化,称之为阴阳大法。在武术中通过阴阳大法,必用于主动与被动的击防转化,称之为主被大法。这就是据形而求法。)最后据法力而求术,把大法和挥力相结合,才能锻炼手臂之大术“顺逆、开合”。顺逆大术是,若顺于对方的击力而发力,使之因力的延伸而失控,其术称柔化;若逆于对方的击力而发力,使之因力的受阻而失击,其术称刚行。并且在顺逆大术之中,或以达开击、或实现掳合,行使开合大术。据此可知,武术之术必应落实于对我双方的法力结合上。其它各根皆从上述推理,因此“形、法、术”是研究少北双功武术部分的一条重要规律。
二、长拳四论
少北长拳的编演都遵守着一条极其重要的理论:“拳法四论”。“四论”即“六法论”“六合论”“六诀论(阴阳论)”“形意论”。
(一)六法论:“手眼身腿步气”六根并重,其运动状态完全符合各自的大法。
凡手臂动则必符合手根大法“阴阳、主被”;腿动则必符合腿根大法“夺顶、克弯”;步移则必符合步根大法“步丁、折弯”;身动则必符合身根大法“含胸运肩、摆臀贴靠”;气法则必符合“意守丹田、以意领气”;动眼法则必符合“视而不乱、来锋能详”。一句话,拳路中的每一招一式一架,各根都按自己的大法而动。所谓“根动不离法,离法就要垮”。这就是六法论的主要内容。
(二)六合论:六合论是重要的武术理论,通称“武术之术,始于六合”。六合指“心意合、意气合、气力合(内三合);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外三合)”。“六合论”实质就是把“手、眼、身、腿、步、气”六根,在心平意坚的思想条件下,按六合规律达到互相协调,相互配动的拳理。
少北拳“外三合的三种合法与击技功能”:同一侧的手与足合或肘膝齐击齐防的动静招式,通称顺合;异侧的手与足合或肘膝齐击齐防的动静招式,通称逆合;如果手与足或肘膝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不论同侧或异侧,通称叉合。这就是外三合的三种合法。少北短打运合论指出“顺合合于进击,逆合合于防守,贴靠叉合相应,搭手上下齐开”。这是六合理论在短打击技中的运用。(其内涵后续)六合既是指导实践的理论,也是学者锻炼的目的之一。比如为达到“手足合”就必须完成手与肘、肘与肩、肩与胯、胯与膝、膝与足等一系列的合,不完成这一系列的合,也就不可能达到“手足合”和“肘膝合”、“肩胯合”。 六根各根动静的大法必须按六合的规律上、下、左、右互相协调起来,最终协调到最上之手(对举手而言)与最下之足相合,或顺合、或逆合、或叉合而达到外三合,使全身的内外协调,上下合作。
六合论源于宋朝初期北寺第四代师性空和尚,系根据对手中的“己、对相合的六合方位”,通过前人、平代和他自身的实践进行专研而整理总结出来的,他曾依据六合论和阴阳论的规律,编演一套“六合拳”及各种六合套路(如刀、枪、剑、棍等)。通过近千年的考验,证明是合乎规律的而被历代所接受,形成少北拳六合论。
(三)六诀论(阴阳论):少北武术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阴阳、动静、虚实”六字诀,通称“阴阳论”。
1、“阴阳理论”:阴阳论不但指导着九术、六根各个细微部分的“阴阳转化”的锻炼,也指导着四大术部。(1)在练法方面也必须通晓阴阳。如欲练“刚而发力”则在前、后必须行“柔而散力”。即柔转刚,刚转柔(刚为阳、柔为阴),是为阴阳转化。这与现代体育中的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很相似,这是很科学的。又如在功术中练“鹰爪力”,在抓缸罐、提重阶段必刚而发力,是为阳练;但没练之前必先练“马步抓空”以运指关,练后必行易筋、洗髓,以达柔而散力。如不明阴阳练法,终必指节僵化而成残畸。(2)用阴阳论来指导实践,首先必须辨别式、招、架的属性。比如手法,凡在上、在前、在左之手臂皆属阳。在下、在后、在右之手臂皆属阴。又如步法,弓步属阳,虚步属阴(马步是可转阳,又可转阴的步,称扣步)。又如腿法,勾属阴,而挫属阳。在拳术中既练“含胸拔背”之阴,也要练“挺胸缩背”之阳。既练“前冲”之阳,也要练“后备”之阴。既练“攻步”之阳,也练“闪步”之阴。既练“拿”之阳,也要练“破拿”之阴。既练“打法”之阳,也练“受打法”之阴。既练攻也练守,既练“刚击”也要练“柔化”。阴阳必须兼学兼备,术法才能辩证提高。(3)在明确式、招、架的属性之后,就要根据“阴阳转化”的理论去探讨拳法的连接及布局。不论手、眼、身、腿、步、气哪一根或各根之间,都遵循着“阴阳转化”这种矛盾转化的规律。
如手臂的上下、前后、左右、曲直的阴阳转化。又如步法中的弓虚步转化,阳八步、阴八步之间的转化,腿法中的勾、挫转化,腿、步之间的动静转化,身法中的缩、张转化,布局中的攻、防转化,气法中的内修、内壮转化,眼法中的平、尖转化等。
2、“动静理论”:“动、静”之动属阳,静属阴。长拳、短拳都自然形成动、静相间的连续动作。在健身学中也必须工作与休息动静相间。一动一静互相区别而又相依转化,练武的同志不明动、静转化必违背自然生活规律。打拳练脚不按动静转化必不合气数,内外失合,有伤气血。
3、“虚实理论”:“虚、实”之实为阳,虚为阴。常云“按地而击为实,掩手为虚”;又“已击为实,击空为虚”;又“体练为实,意练为虚”;又“击敌于实,乱敌于虚”;又“非击而击为实,似击不击为虚”;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原理指明,习练武功必须锻炼肌力的高度自控能力,使虚实转化能随机应变为最高目的。但如不懂虚实转化,则力必乱发,更无顺逆,术不存身。“阴阳、动静、虚实”都是矛盾对立统一而又相互转化的写照。拳法的布局必须符合“阴阳、动静、虚实”,有进有退,有攻有守,有动有静,虚实兼备。“进退”“闪开”“开合”等又必须按“六诀论”的理论来安排。
阴阳论决不是抽象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才能练之全面,用之得当,身可健,术可成;根据这个理论才能为自修和专研武术奠定了可遵循的规律。综上,长拳的重要理论是“各根按法而动,各法之间按六合而协调,六合相连要按六诀而布局”。符合这个规律的拳术就是正确的,掌握这个理论就可辨明拳术的真伪、对错、高低。当然一套优秀的拳术不但在形和法的方面符合上三论,而且“不缺半”,即“上下不偏重,左右全照顾”。不是偏重一侧,专练半边。
(四)形意论:形意论也是宋代初期性空提出来的。当时由于各种野兽经常侵扰寺院,伤害人命,曾提出“究其争态,而战之”的最原始的形意战术,以求防御。至宋代末年武僧发展了这种原始的形意观念,提出“虎猿伤人,必各有其形,各有其法,当据形而求法,据法而求术,为人所用”。根据此想法,寻访体察各种鸟兽的争战之形,仿其形、究其意、用其法。曾提出十二种禽兽之争形,为人所学用,即“龙、虎、猴、蛇、熊、马、鳖、鸡、燕、鹞、鹏、鸯”。并由十二形中抽出五种重要的对手法则,并仿少北双功理论“按形求法,按法究术”,据形定名。如“白猿偷桃、鹞子翻身、大鹏展翅”等。但元、明之际,兽害已少,广大人民群众起来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兴起,因而少北的形意观念也随着这种客观的形势而转化,至元朝末年少林主持提出了迄今的少北形意论。
少北形意论其基本意义就是每出一式一招一架,皆若有对手在眼前,对手的手、眼、身、腿、步及气势和动静形态似在自己的眼前,如若双方锋连交合,相架互展,据此按法相合,按合而转化,以术法相迎。通称“意对手之争态而战之”,这就是少北形意论的主要论点。少北以人为形意,必须带着敌情演练每一招式,演练中总有敌人就在眼前。这种演练结果,会具有一种内在的抗敌精神,体现出难以想象的战斗意志。也就是说,对演练者来讲则要求符合“形意论”,练起来精力充沛,神气集中。此外则要求“不忽根”,即眼不能看着地练而忽略眼根,摆式身歪而忽略身根,只顾面前手、腿而不顾身侧、身后的手、腿,而忽手、腿根。通过上述可知,由降伏猛兽而究其形的形意,而转化成仿其形而为人用的形意,直到虚构对手之形而定的形意。由发展过程来看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少北长拳就是“式、招、架”按六法、六合、六诀据形意而组成的运动套路。其编演的理论就是使六根的六法,符合六合规律,并按六诀互相转化而布局。长拳是“拳法四论”的具体体现,使全拳形成“法、合、诀”相配的整体,并依法、力相合的原理而成术。
三、短打四规论
少北武术短打部分的理论多而细,难于摘录。只将有关的原则部分“四规论”作简要介绍。短打理论总称“四规论”,即“动域论、运合论、术战论、战机论”。短打中的每一招式(其实除拿遁拳外的一切长拳及重要短拳也在内)其击防法都必须符合前两论,否则必错,它是判断纠正招式对错的理论依据。在对练落实于术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落实后两论。这一点必须明确。
(一)动域论的论点是“拳出内形,出则击,回则防,击于首,防于首”。
我与对手相对而立时,对我双方身形相对的空间称“内形”。竞技时,双方身形不断改
变,因而内形随身移而改变。1、“拳出内形”指两手臂肘,两足腿膝在击技过程中只能在内形范围内运动,不要离内形,要击防于内形之中。2、“出则击,回则防”指锋点离身而去则属击(击中防、防中击),锋点回归则主防。因此手臂腿足等锋点在技击时必需一直处在击防两种位置,不处在这种位置称为废手,是错误的。3、“击于首,防于首”说明了攻防的关键部位,击的注视点为对方的四大首要部位,即头、喉、中脘、裆口,防则防于自身的四大首要部位,一般以头部作为击防的形意部位。既然如此,如以头部为主攻的首要部位,可知如果进击对手的其它部位时,都是引对方的手臂离开防守他自己的头,便于进击其关键部位。
    凡是手足锋离开内形或回而不防或不防于四大首要部位,统称失防,是错误的。只有 “导引技”是例外。另外轮大形能瞬间出形,其它不应离内形。此外,还要遵循一条重要法则就是“击于动而防于静”。据此少北拳法中没有直臂静式的出现。手臂击后立即折回竖搪于头部,拳法演练中两手臂必须运动于头胸之前,这一特点必须落实于各拳法之中。
(二)运合论的论点是“顺合合于进击,逆合合于防守,贴靠叉合相应,搭手上下齐开。”
这是六合理论在短打中的运用。
运合论指明:1、“进击于对方之时,主要运用顺合”。因为只有同侧手足的齐进齐收齐防,进击的速度才是最快的;而且进击时,身体自然侧转,使自己的受击面积最小;且手臂腿足的伸长度也最长,进击的幅度大。所以顺合合于进击。2、“防守于对方之时,主要运用逆合”。因为逆合大形,便于防对手的闪走、进击,且便于向顺合、叉合转化。异侧手足的合作,身体两侧都有防守锋点,对方正面进易于在防中步丁或直接转入叉合,所以逆合合于防守。3、“当双方身干贴靠之时,要运用叉合”。因为叉合最能适于擒、摔、按导,不论手足叉、肘膝叉、肩胯叉。叉合所发之力为叉合力,是力矩与力偶矩的具体运用,所以贴靠叉合相应。4、“搭手上下齐开”。搭手就是双人竞技,在竞技时自己的上肢、下肢一定要同时发挥作用,互相配合,切忌用上不用下。这是六合论的重要体现。少北所有长短拳及拳术各部,都是上下肢各锋点的齐击、齐防,或一击一防,不出废锋。要达到“手动腿必动,脚动手不闲”,并皆按六合相配而动。
(三)术战论的论点是“术者,先胜其内,捷必在握。强力击则顺合顺开,以速灵耗其力,力疲而强还。弱力攻则逆合逆开,以强相对,速战速决。遇速灵则下挫稳防,防中寻破,破漏不怠。稳者相对,虚逗相扰,查虚给破,攻其不备”。主要内容略述如下:
1、竞技者,首先要通过自己的言词、外形及气势战胜对手的内三合。对战的气势万分重要,“战人先战内三合”,使对方心慌意乱,心惊胆怯,能如此捷报已有把握。2、力大的向我进击,当用顺合顺开的短打术法,以快速、灵敏消耗对手的体力。等其力乏时再以强攻还击。3、力比自己小的向我进击,当用逆合逆开,以压倒对方之力相对应,且速战以求速决。4、对方极其灵巧而快速,则必腿下挫,以防对手进身,并以阴手稳重相防。在防中观察对手的破绽漏洞,如有破漏要速击不能怠慢。5、对方稳而不进,则虚假的逗引,进行扰乱,查找虚弱点适当给他进攻的机会,再转入进击,攻其虚弱不防之点。
(四)战机论的论点是“强攻之始,查破之机。动而欲静,进击之机。闪退之际,乘虚之机。心悸胆怯,强攻之机。手锋空废,贴靠之机。凌空而起,下制之机。战机之机,始于初动。”上述强攻、欲静、闪退、胆怯、空废、凌空、初动等皆指对手而言。本论实属共性战机的主要部分,对不同的战术尚存在特殊情况下的战机。
术战论与战机论,要在双人对练中逐渐落实,以使所学的招式在实用中能得战机,达于术,对提高击技水平,万分重要。也就是说,战机与术战只能在对练中落实,单人演练没有指导意义。总之,不懂战机,不能夺机而进,武术之术将丧失作用。上述四规短打理论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用以指导在何种条件下、应运用哪类十六形、廿四手、卅六招等。并明确应怎样运用,因而对学者研究武术竞技是很需要的。这部理论来源于实践,因而指导竞技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短打术理
(一)三主辅短打:是指眼、手、步、腿的“三主辅短打”。1、主辅眼:对练中采用“尖眼法”。观视对手承浆穴同时运用眼之余光散视对方的双手、双足等肢体。在对练中必须锻炼眼的“查虚找破、贯注主锋”的术功。这是主辅眼术功锻炼的根本目的。2、主辅手:在对练中要发挥手八形主形招的击防作用,补之以辅形招,达到在对练中用主佐辅。在此规律指导下要精心锻炼主形。此外必须时时做到对我双方两头之间必有我手。并尽力做到拳由胸前发。3、主辅腿:在双人对练中必须用腿八形主形于击防,并运用辅形以救援主形的失利。在对练中要练出发挥主形的击防腿术与步术。并在失利条件下使辅形确能起救援作用。
少北短拳及长拳中手、腿、步的各种形式的招法皆可用于短打。由于种类繁多,不详主辅,不定主次,难于在短打中应用,也难于进入短打之门。为此本门师祖按客观规律,定出以十六形作为主干,并奠定了“三主辅”短打,做为引入短打的途径,加以培训。这是走向术战的极为重要的开端。
(二)点刚短打:它是少北武术中,拳术自卫的中心。表述如下:点刚短打的主法是反粘连。施力是点刚力。理论是碰则走,即怎么走?两头首;怎么碰?四只手。主术是逆开或顺开。对我双方双臂之间有四种互碰,即“叉内、叉外、顺内、顺外”。碰后必走,或击或防。为锻炼惯用的四碰逆开术功,必须学练点刚短打定元套路拳。第一套专练四碰,落实碰则走。此外为点刚短打服务的点刚十二手及天开十八招式也必须进行退练、守练、及侧练。第二套专练腿步术功,在单练十四腿的基础上锻炼点刚腿。此外还有第三套是前两套的综合运用。在双人对练中主要锻炼四碰进手、步走背点、腿进连环、巧用虚实。碰后天开相随,凡用主形腿的十八式为主形招;凡用辅形腿的为辅形招。以主形招进击,以辅形招救援,最终达到使短打术功全面结合。训练的方法与步骤按规定进行。
(三)柔化短打:当点刚短打有了基础,可学练柔化短打。柔化短打表述如下:
柔化短打的主法是“粘连、引顺”。其力是“柔化(对手力)”,顺对方的力而发力。其术是“顺合顺开”。柔化短打的理论是“主动条件下的引顺推,被动条件下的粘连随(通过挂手实现)”,简释如下:
1、当我主动进击时,必以手向对方进击,这就是引击,简称引。对方必自然搪架,我则顺其搪架之力的方向相随发力,这就是顺。对方因受我的顺力,其力必延伸,使之因力的延伸而失控,在对方失控时我则施以顺推,则可达自卫,这就是“主动条件下的引顺推”。其实,推字可以理解为用地开十八招式去摔。2、当我处于对方进击的被动条件下,我则以接手的掌缘挂于对方的小臂(上小连前部近腕为宜),称为粘,然后以本臂或另一手臂手的虎口去扣连于对方的大臂(上大连后部近腋为宜),称为连,连后加以顺于对方的力,使之因自身之力的延伸而失控,称为随。其实,随字可以理解为用地开十八招式去摔。
不论主动、被动,凡采用柔化短打必属近战,贴靠战,远离散战是用不上的,因此地开十八式为其主招,地开进招必须达到“叉合连进不离其身”或“一旦叉合进,绝不离其身”。   
为实践柔化短打有两部长拳,一套是柔化拳(即柔化十二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三贴两转四闪三漏达到把远离散战转化成近战。另一套就是柔化短打,其根本目的就是落实引顺推与粘连随的各种实用招法。
(四)心移短打:原名玄门短打。玄者,玄妙之意。它是点刚与柔化两种短打的综合运用、引深发展,仅就术理表述如下:
心移短打的主法是“引顺粘连(柔化粘连法)”。其力是“点刚力”。其术是“法柔力刚,刚柔相济”。其主导思路是“巧在引顺,贵在点碰”。本部短打术功极高,据说已失传。只知道就是以点刚力点打对方的失利点。如:(1)对我双方,对练时的某一瞬间据对手的身形与发力,他身上哪一点最怕点碰?(2)最怕点碰的部位在对手的身形变化时它怎样变化?
(3)怎样对怕碰点施术?望有此术的少北高人为对民族负责不使之消失于世而能流传后世。
以上就是短打术功中的四部短打术理,只有依次学练,才能收到自卫实效。
五、破拿术理
(一)破法理论:破拿术法的基础理论,即法类破解的指导理论为“四法三类八字术”。
1、四法:指“脱法、缠法、分法与合法”。脱与缠、分与合,都是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体现。脱法就是在对方拿我某处,立即以叉合力令其脱拿。缠法就是对他拿我的手臂或全身不但不让他脱离,反而缠住,在缠中,达到破解。分法就是你拿我的腿,我治你的头,各干各的,以达破解。合法就是集中全身肢体于被拿点,破其拿我的手臂。2、三类:就是在破法之后,以三类之一反击。三类指“打破拿”“探海破拿”“拿破拿”。也就是法破之后,或拳打、或腿击、或反拿。3、四法的任一法后,都各有自己的三类,如分法打破拿、脱法探海破拿、缠法拿破拿、合法打破拿、合法探海破拿等。4、八字术:分点刚与柔化两方面。点刚八字术是“就近出锋,力发点刚”;柔化八字术是“随靠转压,治半压半”。
在法类破解中,八字术必须贯彻始终,不能违背。如“治半压半”,设对方以左手拿我某部,我则以四法三类破其左拿,是为治半。但在治半之时,必须做到绝不能让对方的右手右腿等右侧锋点发挥作用,这就是压半。凡是不能压半的招法必然达不到破解的目的,这就是真伪破拿法的理论判断。上述“法、类、术”的顺序关系是“法后(或中)施类,术贯其中”,这就是法类破解的终结理论。十八破与七十二破拿法,同属法类破解。因此,指导理论是一致的,但由套路上看,它们的内含是不一致的。在十八破套路中包括法后施类的部分,但在七十二破拿法中,有法而无类者较多,要求学者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而施类。
(二)拿术理论:欲拿对方某一部位,则必须要有拿的条件。没有拿的条件而去拿,必败无疑。拿术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二术六法四类一定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按规施术,术中施法,法后施类”。
1、二术:(1)点刚拿术:碰则进,身相扑,封其面,拿中补。其含意是:双方交手相碰之时,迅速进身,扑向对方侧位贴靠,同时封着对方的眼目,在此情况下去拿。(2)柔化拿术:引顺之中顺中拿,粘连之中连中拿。其含意是:如以右手引击于对方,他必挡架,我则以左手顺其挡架的力的方向发力去拿,即顺中拿。当对方击我之时,我则挂手相粘,而后相连,在连中去拿,即连中拿。
2、六法:是指手拿法中的勾拿、抄拿、压拿、托拿、掳拿、抓拿。其手形:以右手为例,半握拳,拳眼向对手,掌心向右,称抄拿。如掌心向下称压拿。如掌心向上称托拿(对腿拿称正勾拿)。如拳眼向自己,掌心向下或向两侧称掳拿。如掌心向上(对腿拿,称反勾拿)。四指与掌心皆向对手的被拿部位称抓拿。
3、四类:是指拿于对手某部位后有四种处理之术。歌诀是“拿后打探,拿后摔。拿后擒来,拿后乖”。打探指手打腿击。擒指拿后转向双臂对其身躯的束缚。乖指运用鹰爪力等功术,当拿擒之后,使之尚失抵抗能力而乖服。
4、定规:是指“欲拿强锋避,手拿速刁行,六法术中寓,拿后打摔擒”。其含意是:打算拿对方之时,必须在能避对方的的进击锋点条件下才能进行;拿的瞬间,必须做到手急眼快,达到通称的“锐眼急抓”;拿时要按点刚柔化二术之一施术,六种手拿法只能在术中实施;拿着对方某部位之后,要进行打探摔擒,或使之乖服而不能抵抗。
5、类、法、术、规之间的关系:“按规施术,术中施法,法后施类”。也就是在双方交手之时,想拿对方之际,首先要在拿时躲避对手的反拿之锋。拿时必须手急眼快并按二术之一进行。其拿法不外六种,只能在二术中体现。拿着对方某部位之后,必须打探或擒来,或摔倒或使对方乖服。
上述就是“定规拿术”,尚有其它两大类拿术。为丰富拿法理论,以下介绍少北两个拿术术理。
(1)“破有定点,拿难定位”。对方已拿着我的某点,我去破对方的拿,因此破有定点。但是要想拿对方的某个部位,是难的。这就是说,对方没有给你拿这个部位的条件你是拿不成的。例如,我想拿对方的膝部,如果对方不给你拿的条件,你怎么能拿呢?生拿硬擒必然导致失败。因此拿术是不能主观设想的,这就是拿难定位。以上说明了拿术的客观性。因此在定规拿术中,必须避免主观主义。例如在点刚拿术中,最后一句为“拿中补”。说明了欲拿之处如拿不住时,立即补拿可拿之点。在少北拿术中,一般皆采用“虚实定位”法,形成了“虚实拿术”。
(2)“欲拿给拿,破拿再拿”。愿意是“想拿对方之时,首先让对方拿,然后在破拿中使用拿破拿达到拿”。实际就是给漏拿法或反破拿拿法,对破拿高手是相当有利的。拿与破拿这种对立统一的术法。即“拿——破拿——反破拿——拿”为少北拿术中的“对立拿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六、群战混元论和遁法战机论简介
(一)少北“群战六元霹雷拳”是六个招法的统称。此拳法无固定的套路,每招为一个元。所谓“元”是指由静式开始,连接一个技击招法,然后静止于另一个静式。各元之间需要混元醉练,也就是六个元之间可随意连接,任意转向,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随机应变,似若霹雳闪电,据形意而自由混元用招施术,攻防四面八方欺身相侵之敌。由于六个招法互相连接是随机应变的并不固定,因此,六元霹雷拳每人练的各不相同,自己第一遍练的与第二遍练的也不一样。只是组成本拳的六个元是相同的。同时要遵循“单打上双打下,腿戳四面八方”的技击法则。这就是群战混元论的基本拳理。
(二)少北遁法战机论的主要拳理是要把握以寡敌众、以落后对先进的应急遁险之战机:
1、土遁法战机:“移占上风,面土迎睛。”
2、木遁法战机:“以遁相迎,待机下击。”
3、金遁法战机:“战机之机,始于初动。”其初动具体表现为“欲进必先退”。术理曰:“视其臂而知器行”。空手夺白刃的指导理论是“避其双锋,就其双背”。

 


作者:时空悟道